首页
>馆陈展览>常规展览
江西省地质局展区

发布时间:2020-11-10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西省地质局展区分5个部分陈列:光辉历程、地质成果与科技成果、产业发展、队伍建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江西省地质局始建于1958年5月1日,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地勘单位之一。60年来,江西地质人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先后完成全省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发现并探明5处世界级矿床,60多处大型、超大型矿床,90多处中型矿床,为江西赢得“世界钨都”、“亚洲铜都”、“稀土王国”等美誉,使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点击此处文字进入全景)

    一、光辉历程部分由“亲切关怀”与“岁月如歌”两个大模块组成。

    “亲切关怀”:江西省地质局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帮助。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莅临视察、亲切会见,给全局干部职工以无穷的力量和永不磨灭的记忆。

   

    毛泽东主席为我局909队在会昌县周田找到大盐矿专门作出批示

   

    1977 年6月,时任党中央主席华国峰(左)在全国地质部门工业学大庆会上与我局原909队党委书记翁盛林亲切握手

   

    1985年5月,时任地矿部副部长温家宝(右一)在赣南队窖岭矿区调研

    “岁月如歌”:六十年风雨历程。辉煌与荣耀,挫折与艰辛,全都铭刻在江西地质的发展史册上。

    1958-1965年:建局之初

    1958年5月,在江西从事地质矿产工作的冶金、地质、煤炭三支队伍合并组成江西省地质局,受地质部和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1963年9月,更名为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此间,赣南隐伏钨矿、赣东北铜矿会战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城门山、武山大型铜矿。

   

   

    1958年,首任局长吴甑铎在江西地质学院成立暨开学典礼上讲话

   

     1964年赣东北队钻探地质组樟树墩会战留影

    1966-1978年:“文革”时期

    文革期间,全局队伍机构变更较为频繁。1968年11月,局成立临时领导小组。1969年10月,江西地质局与省冶金、煤炭工业公司合并,成立江西省重工业局。1972年江西省重工业局撤销,重新分为冶金、煤炭、地质三家,省地质局重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全局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地质找矿不放松,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探明了会昌周田盐矿、龙南足洞稀土矿、九江城门山铜矿等一大批重要矿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原909地质队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全国地质战线的一面红旗”。

   

    1970年,909队会昌县周田盐矿首次出盐

   

    1978年,参加安徽庐江铁矿大会战的909队职工雪地搬迁钻机

    1979-1999年:改革探索

    1979年1月,江西省地质局开始了系统的调整整顿。1980-1981年,全局2/3的地质队伍实行专业化改组。1983年4月,省地质局更名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开始行使地矿管理行政职能。1995年成立江西省地质矿产厅,并将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更名为地矿部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行厅、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家地勘投入锐减,全局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逐步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经济责任制,对地质工作和队伍结构进行了改革调整。

   

    1999年7月10日,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会商纪要,将我局划归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0年6月,省地矿厅与省地矿局实行政事分开、厅局分设。江西省地矿局工作职能开始由以资源保障为主,向完成国家地质工作任务、管理局属国有资产和地勘队伍、发展地勘经济转变。

   

   

   

     1982年,时任局长张浩(右二)陪同地矿部部长孙大光(右一)在赣东北队考察

   

    1998年,时任局长周纪成(右三)在“九八”抗洪前线指导工作

   

    1997年,宜春市山水温泉疗养院温泉乐园开业

    2000-2013年:高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投入越来越大,尤其是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为地勘单位的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全局上下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地质找矿成果显著,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局属单位相继走出省域、走出国门。全局形成了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矿业开发、工程建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000年,地调院承担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2011年6月25日,南岭第一孔深钻开钻

    2013年——今:转型跨越

    经历十余年的黄金机遇期后,全局改革发展再次进入深度调整。2015年4月,事业单位分类到位。功能定位上,更加凸显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特性,更加注重围绕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逐步从传统地质到创新型、服务型、综合型地勘单位转变。

    取得了赣中铁矿、小江煤矿、大湖塘钨矿、楂山里萤石矿、葛藤嘴稀土矿、朱溪钨铜矿等一系列丰硕找矿成果。在局党委“抓项目、争市场,活机制、强管理,上规模、增效益,办实事、惠民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确立市场导向,实施队伍重组,注重搞活机制,延伸主业链条,江西地质局正朝着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地质不断迈进!

   

   

     

    2015年,912队提交浮梁县朱溪外围钨资源量286.5万吨

   

    2016年1月,苗壮局长(中)到石城县楂山里矿区考察萤石和地热资源勘查情况

   

   

    (点击此处文字进入全景)

    二、重大地质工作成就部分由“丰硕的基础地质成果”、“重大找矿成就”、“重大科技成果”、“我局在省内探明的典型矿床”四个模块组成。

    丰硕的基础地质成果”:60年来,我局作为江西唯一的区域地质调查专业队伍,先后完成江西省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深化了对江西地质特征的认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地质科学依据。

    重大找矿成就”:我局始终以为国家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为己任,取得丰硕成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赣南找到九大钨矿,确立了赣南“世界钨都”的地位;六、七十年代,在赣东北、赣西北找到五大铜矿,铜储量突破千万吨,使我省成为“亚洲铜都”;七、八十年代,在贵溪找到亚洲最大银铅锌矿,在会昌发现大型锡矿,为江西赢得“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八、九十年代,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探明龙南足洞、寻乌河岭大型稀土矿,使江西有了“稀土王国”的美誉。新世纪又先后在赣北探明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朱溪钨矿,改写了江西“南钨北铜”格局,为支撑江西矿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大科技成果”:60年来,我局坚持地质科技各领域的探索、攻关,不断深化了地质背景的认识,不断提示了成矿规律,不断拓展了地质工作领域,不断完善了地质技术方法。首次在江西省南部发现含氟和铋的一种原生新矿物,被国际矿物协会正式命名为“赣南矿”。钨矿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稀土矿成矿模式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钻孔灌注桩工程中应用的泵吸反循环工艺享誉全国;近年,我局新取得南岭科学深钻、浮梁县朱溪找矿等一批重  大科研成果;研编的《江西省矿产地质志》被誉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史上的新起点”,《江西省环境地质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局在省内探明的典型矿床”由12个矿床组成,分别为西华山钨矿田、足洞重稀土矿、会昌盐矿、冷水坑银铅锌矿、德兴铜矿、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朱溪外围钨铜矿、新余铁矿田、城门山铜矿、木梓园钨钼矿、岩背锡矿、麦田粉石英矿 。

   

   

    (点击此处文字进入全景)

    三、产业发展由“公益服务”、“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乡找水”、“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施工”、“矿业开发”、“多种经营”共10个模块组成。

   

    四、队伍建设部分由“人才队伍”、“专业荣誉”、“资质建设”、“科研团队”、“技术方法进步”等部分组成。

   

     

    (点击此处文字进入全景)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60年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江西地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我局在全国率先试点“三光荣”教育活动,推出了“大庆式企业”、“地质尖兵”等先进单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杨衍忠、“龚全珍式好干部”胡为正等先进典型。

   

   

   

    结束语: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豪情满怀。六十年奋斗不息,六十年丰碑矗立。无论在何时何处,江西地质人始终胸怀报效祖国的理想,坚定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们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为之奋斗的地质事业。踏破铁鞋行千里,叩敲大地绘新图。江西地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保障和更精准的地质技术支持,为服务江西绿色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