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宣传>地学史话>矿业开发史
德兴铜矿田发现史(摘自《中国矿床发现史》)

发布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 字体:[ ]

德兴铜矿田(又称铜厂铜矿田)位于江西省德兴市东北19-25公里处,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矿田由铜厂铜矿区及其西北1公里的朱砂红铜矿区、东南2公里的富家坞铜钼矿区组成。

铜厂铜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外接触带的强、中蚀变带内。空间形态呈空心筒状,追随岩体向西北斜插,倾角与岩体近于一致,最大垂深1000余米。斑岩体上盘矿体大于下盘矿体,有三分之二矿体分布于外接触带。

富家坞铜钼矿矿体呈筒状产出,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625米,厚200-300米,延深600-950米。

朱砂红铜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储量计算的主要矿体(带)有6个,主矿体长100-1200米,垂深37-176米。已控制的倾向延伸500-800米以上,垂直矿化深度为800余米,尚未见底界。最大矿体产在岩体接触带上部。矿体赋存标高从正100米至负720米(Ⅲ号矿体)。

矿石主产组分平均品位,铜厂:铜0.46%、钼0.0113%、富家坞:铜0.501%、钼0.033%;朱砂红:铜0.42%、钼0.01%3个矿床都不同程度伴生有金、银、铼、硒、碲、硫等有益元素。

累计探明储量,铜厂:金属铜520万吨,金属钼12.8万吨,伴生硫1843万吨,伴生金、银储量规模均在大型以上;富家坞:金属铜257万吨,金属钼16.8万吨;朱砂红:金属铜184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60万吨。

据史书记载,铜矿铜矿系一古矿区。唐宋年间采冶颇盛,人们至今在朱砂红一带可见有炉渣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矿区所做地质工作甚少。1939年秋,江西地质调查所曾派人来德兴调查地质及矿产。

1954年,地质部中南地质局四O九地质队到朱砂红、铜厂、大屋(坞)头、官帽山一带进行踏勘,发现古采矿遗址多处,并在老窿口附近,观察到产于浅变质千枚岩中的含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孔雀石的石英脉。

1955年,四O九地质队对孔雀山地段(铜厂矿区的北山中部地段)进行地表普查工作。通过老窿调查和地质路线观测,终于找到了含孔雀石、黄铜矿、黄铁矿的废石堆和含矿的斑岩露头,对斑岩体地表出露范围进行了大致的圈定;经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有部分样品的铜品位达到了工业要求。

1956年初,中南地质局四二O地质队(后改称为江西省地质局铜厂地质队,铜矿普查勘探大队)承担铜厂的普查勘探任务。当时认为铜矿是沿闪长斑岩与千枚岩接触带分布的“含铜石英脉型矿床”,后来认为铜厂铜矿应属“细脉浸染型铜矿”。随后,于19567月转入勘探。勘探的第一个钻孔(3号孔)位于铜厂矿区中部,揭示铜矿体垂深达100余米。

铜矿勘探大队于195911月,提交了《江西德兴铜矿区最终储量报告(包括朱砂红铜矿区)》,共投入机械岩心钻8万余米,探明储量金属铜为363万吨。与此同时,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指导矿区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厂铜矿床围岩蚀变及其分带的研究成果,属于世界斑岩铜矿研究之最早纪录。

1957年12月,江西省地质局铜矿普查勘探大队(原中南地质局四二O队)在官帽山东侧的山崖与深谷陡坡地带普查时,又发现了花岗闪长斑岩露头,并在其附近的千枚岩中见到了与铜厂类似的热液蚀变和矿化。1:2000地质草测和原生晕铜金属量测量都显示铜矿颇有远景。与铜厂矿区类比,认为是“铜厂式”铜矿床。1958年春,在矿区施工了第一个钻孔,揭露到铜矿垂深厚约400米。至此,继铜厂之后发现了第二个矿区——富家坞铜矿区。同年6月转入初步勘探,前期任务由江西省地质局铜矿普查勘探大队承担,后期由江西省地质局九O五地质大队完成。初勘工作结束于19613月。1963年提交了《江西省德兴富家坞铜钼矿区地质初勘报告书》。经江西省地质局核实,探明储量金属铜为141.9万吨(由于钻探质量低,其中工业储量仅20.4万吨)、金属钼为11.3万吨。

1957年12月,江西省地质局铜矿普查勘探大队普查组,根据水化学异常和斑岩体及蚀变带在地表的分布,在铜厂矿区北西侧,相继又发现了朱砂红铜矿床。经1958年以钻探为主要手段的普查评价,在浅部(负200米标高以上)提交金属铜储量24.3万吨,伴生金属钼5500吨。60年代初,由于某种原因国家遇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后来又经10年动乱,德兴铜矿田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中断了10余年。

1973年开始,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和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反复对德兴铜矿进行旨在扩大远景的研究,认为德兴铜矿有进一步扩大远景的可能。1975年夏,江西省地质局决定对铜厂、朱砂红两矿区进行地质工作会战,有江西省地质局九一二地质大队、九一六地质大队、九O一地质大队和赣东北地质大队、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和物化探大队、地质局实验室等单位参加。此外还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矿所和江苏省地质局实验室等单位参加。共约1000余人,开动钻机11台。于19785月提交了《江西省德兴县铜厂矿区铜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补勘增长储量金属铜196万吨,其中,尤其对金、银、钼、铼、硫等伴生矿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做出了定量的评价,都达到了大型矿床的规模。

朱砂红铜矿区详细普查评价,继会战之后,由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大队一O一队于1982年提交了《江西省德兴县朱砂红矿区铜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共探明铜金属储量184.4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60.6万吨,并计算了伴生的金、银、硫和钼等矿种的储量。

1972年开始,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对富家坞铜矿进行了旨在扩大铜矿远景和伴生元素的研究,1975年冶金工业部对富家坞铜(钼)矿,进行勘探会战。参加会战的有江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一队、二队、三队和山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共13台钻机。197711月底结束全部勘探工程,共投入钻探工作量48290米。1978年由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四队提交了《富家坞铜(钼)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新增可供利用储量金属铜115.4万吨,金属钼5.48万吨,对伴生的金、银、钴、铼、硒、碲、硫等元素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定量评价。至此,富家坞铜矿累计探明可供利用的储量金属铜257.3万吨,钼16.9万吨,伴生硫883.4万吨,为铜厂矿田内的又一个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